当前位置: 首页 > 上级文件 > 语言文字达标验收标准(行政分工)

语言文字达标验收标准(行政分工)

2018年04月16日 10:31:52 访问量:736

 
一级
指标 二级指
考核要点 分值
1
制度
建设
(25分) 1-1
工作机构 有语言文字工作机制,有校内部门分工负责制度。(张春林) 5分
1
制度
建设
(25分) 1-2
长效机制 语言文字工作有计划、有过程、有总结。(张春林)校长熟悉语言文字方针政策及相关法律法规。(袁世东)将语言文字工作纳入日常管理,在学校发展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、总结中有语言文字工作内容(张春林);在用语用字、学生培养、教育实践过程中有关于语言文字使用的规章制度(刘艳),并有定期检查落实制度(刘艳);在职务评聘、教育教学考核评价等制度中,有关于语言文字应用能力、应用情况的明确要求(张春林)。按照规定开设写字课和书法课(刘艳)。 10分
1
制度
建设
(25分) 1-3
校园环境 普通话是学校的工作语言和基本交际语言。校内有永久性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宣传标识或标语(王太平 徐春梅  曾建军),学校主页有语言文字工作宣传(本迪)。重视环境对学生语言文化素养的熏陶作用,校内公文、文件(各分管负责)、网站(本迪)、宣传信息平台(各分管负责)以及名称牌、指示牌(各分管负责)、校风校训(徐春梅)、标语、建筑物等用语用字符合规范及相关要求(各分管负责),汉语拼音使用规范,外文使用符合标准、规范。 6分
1
制度
建设
(25分) 1-4
经费保障 语言文字工作经费管理严格、使用规范、效益显著。(袁世东) 4分
2
能力
建设
(30分) 2-1
规范意识 教师熟悉国家语言文字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,自觉规范使用语言文字的意识强,学生有自觉规范使用(教师学生)
语言文字的意识;高年级学生有较强的中华文化和语言的自豪感。 5分
2
能力
建设
(30分) 2-2
教师能力 将语言文字应用能力纳入教师培训方案,强调培训效果。重视教师语言文字基本功训练,通过定期培
训、综合培养等方式,提高教师语言文字应用能力,并适应教育教学的新要求。教师普通话水平达标。(张春林) 10分
2
能力
建设
(30分) 2-3
学生能力 学生培养目标中有明确的语言文字规范意识和应用能力的要求,逐步提高学生语言文字应用能力,并
达到课程标准的相应要求。学生能熟练规范地使用普通话;熟练掌握和使用应知应会的规范汉字和汉
语拼音,书写规范。(刘艳) 15分


3
教育
教学
(25分) 3-1
教学活动 以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为基本的教育教学用语用字。教师在授课、教案、讲义、板书、课件、试卷、作
业批改等教育教学活动中的用语、用字和书写规范。语文教师熟悉、掌握相关语言文字规范标准。建
立学生语言文字应用能力培养方案,各学科教学中都重视学生语言文字规范意识和应用能力的培养和(刘艳)
训练。语文课重视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和训练,有日常和定期的口语考核。 15分
  3-2
文化传承 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体系,注重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和革命传统教育教学,将爱父母、爱家
乡、爱祖国的教育贯穿于各个教育环节。学校广泛开展中华经典诵、写、讲等活动;教师自觉成为传
承弘扬中华优秀文化的表率;学生有相关兴趣小组或社团,学生对中华优秀文化有认同感、自豪感和(徐春梅 刘华勇)
自信心。 10分
4
宣传
普及
(10分) 4-1
法制宣传 将语言文字方针政策、法律法规和规范标准列入学校普法宣传教育,网站、信息屏或宣传栏中有相关
内容并定期更新。(本迪)教职工熟悉掌握、高年级学生基本了解国家语言文字方针政策、法律法规和规范标(徐春梅)
准。 4分
  4-2
推广普及 每年推广普通话宣传周组织开展形式多样、寓教于乐的宣传活动(张春林)。积极发挥学校在家校互动中的重要
作用和对社会的辐射带动作用,带动社会研究和实践,并通过“小手拉大手”等活动,为家长和社会(徐春梅)
提供有关语言文字规范化的咨询或培训服务。 6分
5
科学
发展
(10分) 5-1
科学研究 重视学生语言学习方法研究,有可以指导教育实践的研究成果。研究建立学生语言文字应用能力评价
体系,重视并开展学生口语测试评价。积极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教学方法研究(本迪)。 5分
  5-2
创新实践 结合本地和本校实际情况及办学特色,积极探索学校语言文字工作新途径、新方法。创造性地开展各
种语言文化活动,形成品牌或传统。自主研发语言文字校本课程、教材或教辅材料,取得良好的教育(刘艳)
教学效果。 5分
说明:1.满分为100分,70分及以上为合格,其他等级要求由各地自行制定;2.指标1-3中,学校名牌、公章等用字不规范的此项不得
分;3.指标2-2中,普通话达标率低于98%的此项不得分;4.各地可自行设定加分项目,总分不超过5分。

编辑:本迪
评论区
发表评论

评论仅供会员表达个人看法,并不表明网校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
搜索框
教育部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垃圾信息举报中心 网警110
郑重声明:本站全部内容均由本单位发布,本单位拥有全部运营和管理权,任何非本单位用户禁止注册。本站为教育公益服务站点,禁止将本站内容用于一切商业用途;如有任何内容侵权问题请务必联系本站站长,我们基于国家相关法律规定严格履行【通知—删除】义务。本单位一级域名因备案流程等原因,当前临时借用网校二级域名访问,使用此二级域名与本单位官网权属关系及运营管理权无关。绵阳市安州区桑枣镇小学 特此声明。
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经营许可证 ICP证 京ICP备13002626号-8 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2087 绵阳市安州区桑枣镇小学 版权所有
联系地址: 绵阳市安州区桑枣镇枣园中街21号
联系QQ:398006230 投稿邮箱:398006230@qq.com
北京网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支持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